NK 细胞杀灭癌细胞:用 “异体” 的细胞更有效
近年来,一种被誉为 “天然杀手” 的免疫细胞疗法 ——NK 细胞疗法,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尤其是它在使用 “异体” 细胞时展现出的强大抗癌能力,引发了广泛关注。
由韩国天主教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成均馆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布了一项关于NK细胞治疗实体瘤的大型荟萃分析,涵盖了31项临床研究、600多名实体瘤患者,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NK细胞疗法在实体瘤中的真实表现。
疗效显著:总体肿瘤缩少率达38.4%,病情控制率为72.7%
此次研究清晰地展现了NK细胞治疗多种实体瘤的整体成效。数据显示,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28.2%的患者肿瘤明显缩小,63.2%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若仅关注2011年之后开展的研究,疗效更为显著,总体肿瘤缩小的比例提升至38.4%,病情控制的比例高达72.7%。这充分表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NK细胞的生产工艺与治疗效果均有了显著提升。
尤为令人惊喜的是,在肝癌患者群体中,NK细胞疗法展现出了卓越的效果。超过七成(72.3%)的患者肿瘤明显缩小,近九成(88.9%)的患者病情稳定或有所好转。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这一良好效果一方面可能与肝脏本身的免疫环境较为有利有关,另一方面,许多患者接受了“联合治疗”,即将NK细胞疗法与局部治疗手段(如微创电穿孔、动脉注射化疗等)相结合,发挥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实现了“1 + 1>2”的治疗效果。
安全性高:超低毒副作用,几乎无不良反应
在癌症治疗领域,安全性始终是患者和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而NK细胞治疗在安全性方面表现优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仅为轻度疲劳,占比44%;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率极低,例如3级以上头痛仅占25%,粒细胞缺乏发生率仅为7%,且这些不良反应均可得到有效控制。尤为关键的是,在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与CAR - T细胞疗法存在的安全隐患形成了鲜明对比。
疗效影响因素:异体来源、短期培养优势突出
研究还发现了几个显著影响NK细胞疗法疗效的因素:
细胞来源:异基因NK细胞(来源于脐带)的疗效明显优于自体来源的NK细胞。异基因NK细胞的有效率达到39.6%,而自体NK细胞的有效率仅为21.7%,这一数据为“现货型”治疗产品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培养周期:当NK细胞的培养时间控制在2周以内时,有效率高达38.1%;而培养时间超过2周,疗效则显著下降。这提示“年轻状态”的NK细胞更具治疗活力。
治疗组合策略:NK细胞与局部治疗联合应用,如与不可逆电穿孔(IRE)、电穿孔等联合,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组合疗法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69.9%。
NK细胞更适合实体瘤的三大原因
为何NK细胞能够更有效地攻克实体瘤呢?专家认为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1、杀伤作用广谱:无需预先致敏,能直接识别并攻击多种实体瘤细胞,对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种实体瘤均有一定疗效。
2、识别机制独特: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可通过“杀伤活化受体”和“抑制受体”平衡判断细胞是否异常,精准识别肿瘤细胞,克服肿瘤抗原逃逸问题。
3、安全的“通用性”:异基因NK细胞基本不存在排异风险,更适合大规模标准化制备,真正实现了现货供应。
未来展望
本次研究还指出了下一代NK细胞疗法的发展前景。CAR - NK细胞(工程化表达嵌合抗原受体的NK细胞)在早期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了更强的杀伤能力和良好的安全性;而iPSC来源的NK细胞则具有高度一致性和规模化生产的潜力。这些进阶版的NK细胞有望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的可及性,成为实体瘤治疗的新潮流。
总之,NK 细胞疗法作为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 “潜力股”,其突破性进展为无数实体瘤患者带来了切实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临床验证的持续深入,现货型 “天然杀手” NK 细胞将在未来癌症治疗领域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人类战胜癌症书写新的传奇。